2015年阅读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发布日期:[2016-01-18]   共阅[]次


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阅读报告点评

1.借阅数据

2015年,我校师生中有19742名读者来图书馆借过纸质图书,共借阅了260511本,人均活跃借阅量为13.2本。

院系排名的借阅量的冠军、亚军、季军分别是园林园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借阅量分别为34213册次,34076册次,26747册次。

被借阅最多的书是文学类,工业技术类,经济类,借阅量分别为59387册次,36364册次,27012册次。

来我馆借阅过纸质图书的博士、硕士、本科学生分别为835人,3634人,15137人,借阅量分别为12154册次,45347册次,201301册次,均量分别为14.56册,12.48册,13.30册次。

最爱阅读的读者(全年总借阅量排名第一)是来自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名男生,全年共借阅162本书。全年借阅量在一百以上的读者有8位。

blob.png

图 1.1 近5年总借阅量对比分布(单位:册次)

 

blob.png

图1.2 借阅量按月份分布图(单位:册次)

blob.png

图1.3 各类别图书总借阅量(单位:册次)

blob.png

图1.4 院系人均借阅排行榜(单位:本)

2.入馆人次数据

图书馆全年共计接待862905人次,平均每日进馆2364人次,最高日入馆人次更是达到4862前五名进馆人次的院系分别是经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工学院和动科动医学院。

blob.png

图2.1 入馆人次按月统计

 

blob.png

图2.2 每月入馆时段分布

3.自助借还数据

四台自助借还书机的投入,大大减少了高峰时段的读者排长队,自助借书机完成了81.45%的借书任务,自助还书机完成了95.44%的还书任务。

博士和硕士的自助借还率都低于这个数据,本科生的自助借高于这个数据。

blob.png

3.1 各类型读者使用自助设备借书比例

blob.png

图3.2 借书机与人工台提供的借阅服务量对比(单位:册)

blob.png

图3.3 自助与人工借还量对比图(册次)

4. 移动图书馆数据

移动图书馆登全年登陆次数为302740人次,人均登陆次数为7.6次,点击量达到40134298次。

blob.png

图4.1 移动图书馆月登录次数(单位:次)

blob.png

图4.2移动图书馆月点击量(单位:次)

blob.png

图4.3移动图书馆近三年的点击量(单位:次)

5.远程访问数据

校外远程访问系统更加方便了师生在校外访问电子资源,全年累计访问量为2148396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5.4%。

blob.png

图5.1校外远程访问六年来的访问量(单位:次)

6.空间预约数据

自2015年12月1日开通使用以来,信息共享空间预约次数按院系排行如下:

blob.png

图6.1空间预约次数院系排行



馆长解读:

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阅读报告如期出炉了。这份由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后台数据描述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所大学“读书人”的独特视角,也折射出“书香校园”的侧影。这些数据讲述的是图书馆这个舞台上演绎的校园生活故事,虽然是片段的、侧面的,却也耐人寻味。

1.入馆人次瀑布式下降

2015年出入图书馆的读者为862905人次。我的一个同事当即大惊失色,因为2014年这个数字超过100万,而2013年更是达到200万人次。仅仅两年,从百万数量级降到十万数量级。这让人有被读者抛弃的感觉。

入馆人数大幅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从20146月开始,图书馆整治了复习考研占座现象,同时为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撤除了前几年设在过道上的临时座位约2000个;2015年为实施密集书库改扩建,又进一步取消了一直被“考研党”占用的所谓“自习室”约600个座位。由于没有专用座位和空间,约2600个“考研党”只好转移阵地,回归教室和寝室复习备考。如果按每个“考研党”在长达半年的备考期内每天早、中、晚三次进入图书馆,取消占座后,全年将刚性减少100万人次以上。换言之,在过去数以百万计的年入馆人次中,大部分是“假读者”,是来图书馆复习的,而不是来读书的。他们长期占座,挤占了“真读者”的阅览空间。

但必须看到,无论有无考研占座,图书馆的入馆人次都是下降的。这是全球图书馆的共性现象。从趋势上看,下降还将持续。这是因为远程在线获取图书和文献资料越来越方便,很多习惯读电子书的读者,就不一定非得进入图书馆物理空间不可了。近年来,我校图书馆每年花费巨资购置了100多个数字文献数据库,并建成了基于手机应用的移动图书馆。2015年,我馆数据库访问达8800万人次,文献下载达940万篇(册)次;移动图书馆登录30万人次,点击量突破了4000万次。2010-2015年,校外远程访问图书馆在线电子资源的人次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10多万人次。这说明,我校师生的阅读量是呈上升态势的。读者并非抛弃了图书馆,而是拥有了获取知识的新工具、新平台、新方法、新手段,阅读的行为和习惯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越来越多的读者为了节省时间,不再频繁出入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而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享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2.入馆次数最多的是男生

2015年阅读报告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数据,全年入馆次数最多的前100名本科生,男生占了70%。这与我们平常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们一直觉得,女生更喜欢来图书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不掌握这100名本科生的学业成绩数据,无法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学霸”,但假如真的是多来图书馆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或者反过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爱来图书馆,那么,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性别差异也许并非一个“伪问题”。至少,根据我平常的观察和了解,女生似乎更在意同性伙伴之间的学习竞争,并且对图书馆的利用、阅读面和阅读量,显得不如男生。

3.并非文科学生更爱图书馆

2015年到图书馆次数最多的前5名本科生,来自文法学院和经管学院的就占了4名。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文科专业的学生对图书馆的依赖度更高。他们必须大量阅读。文科学生来图书馆多,这似乎是正常态。但是,理工农医专业的学生是不是就可以并实际上也的确少来图书馆呢?我们看到,在全年来馆次数最多的前5名本科生中,居于第二位的理学院的学生。全年在图书馆借书最多的“借阅达人”是植科院的一名本科生。他借阅了162本书,其中,文学类和人文社科类图书借了126本,占借阅量的近80%。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与他的阅读结构相关的话,我们可以说,这个非文科生具有较为综合的知识素养,可能具备创新潜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2015年进馆人数最多的学院,排在前5位的,有4个非文科学院,分别是生科院、园林学院、工学院和动科-动医学院这跟学院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是相关的。而另一项数据表明爱进图书馆不等于就是爱借书,2015年,生均借阅量排行,前5个学院,分别是马克思学院、文法学院、食科院、园林学院、信息学院。除了园林学院,其余4个学院并不是进馆人数最多的学院。

2015年图书馆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享的需求,进行了空间重组,新建了24个研讨间。自12月开放以来颇受欢迎,其中小组研究室使用409/月,学术讨论间使用28/月,影视鉴赏间使用5/月。从预约使用的数据看,利用这些空间开展讨论和交流的学院,最多的是园林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科院。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学院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活跃程度。

4.本科生是最大读者群

2015年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中,本科生占了90%,硕士生只占9%,博士生则仅仅占有1%。这当然不能说本科生比研究生更爱读书。研究生承担着具体的科研任务,他们对图书馆的需求主要是完成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必不可少的在线文献资源获取,而非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这一特点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须有两条服务战线,一是满足本科生通识性阅读的“前台服务”,二是满足研究生科研需要的“后台服务”。但我感到研究生进入图书馆的人次少得有点看不过去。研究生如果只需要“功利性阅读”,这并不是好现象。图书馆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研究生多来图书馆,让他们除了大多数时间置身于实验室之外,还能有心情、有时间来图书馆享受书香氛围,使自己研究生阶段的生活更富有诗意。

5.馆藏图书借阅的量少质低

2015年,图书馆共借阅了260511本纸质图书,全校师生人均借阅量仅为9本,人均活跃借阅量(即有借阅记录的读者人均借阅量)仅为13.2本。这两个数据甚至远远低于一些国家大学生的年均购书量(俄罗斯大学生年均购书20本,以色列36本,美国16本)。不过,我校的人均年借阅量与韩国的大学生年均借阅量相当。首尔大学中央图书馆专家解释说,图书馆借阅量减少是因为电子资料利用率急剧增加,图书馆不再是单纯的看书场所,正转换成休息、学习等多样化活动场所。我认同这个意见。纸质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是一个大趋势。

相对借阅量,我认为更值得重视的借阅的质。2015年,最受欢迎、借阅最多的图书,前10本分别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柯南道尔)、《莎士比亚全集》、盗墓笔记》(南派三叔)、分子生物学杨岐生王小波全集》、《天机》(蔡骏)、《蒋勋说红楼梦》(蒋勋)、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桐华)、《看见》(柴静)、《典当》(打眼)。这些书经典名著偏少,反映出我校大学生阅读视野狭窄,阅读兴趣较浅。联系到馆藏世界文学与学术名著、中国古代和现当代文化名著大学生很少问津,普遍表示难读难懂的情况,也看出我校大学生知识结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均有不足。图书馆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阅读指导。